| | |
|
2012/06/14■罗中立重画《父亲》遭质疑
|
|
|
罗中立这幅《父亲》的原型是一位守粪农民。巨大的画幅和超级写实手法描绘的皱纹当时震撼了全国人民。
近日,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罗中立成为艺术界关注的焦点。因为他在出席“居住在成都——2005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时透露了自己准备重新创作他当年的成名作《父亲》。但消息一传出,当年油画《父亲》的伯乐、艺术评论家栗宪庭却对外公开表示反对罗中立的这种做法。
罗中立:重画《父...
详细>>
|
|
|
|
|
|
2012/06/14■被看的农民:俯视、仰视、无视?
|
|
|
正在中国美术馆展览的《农民、农民》绘画展第一次把现当代中国绘画中涉及农民形象的作品组织起来大规模展示,通过这些绘画可以看到观察到中国农民在社会历史中的变化。
在研讨会上,数位学者不约而同提到了绘画中看农民的视角的不同,有俯视、平视以及仰视的差别。不仅在绘画中是如此,中国的文学、影视、摄影等各个方面,都有大量涉及农村、农民题材的作品。本报采访了几位评论家,探讨了农民在绘画与文...
详细>>
|
|
|
|
|
|
2012/06/14■巴山夜雨时
|
|
|
罗中立寄来一大批水彩、水粉画的资料,其中有70年代末80年代初学生时代的习作,有旅欧时的颇有洋味的作品,还有近年来坚持不辍的钢笔淡彩。这些作品就如一张幽蔓的大网,把我没头没脑地罩在“文革”之后中国美术发展的悠长的记忆之中;同时也罩在自己绘画道途的浓浓的回忆之中。个人的成长历程与一个时代的公共记忆相叠合,大概是我们这一代人历史命运的特点,这其中,罗中立更是一个重要的标杆。
...
详细>>
|
|
|
|
|
|
2012/06/14■罗中立为什么再也画不出《父亲》?
|
|
|
四川画派学术回顾展“1976—2006,乡土现代性到城市乌托邦”在北京中外博艺画廊正式开展。四川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罗中立虽然只带来新作《憩》,但他表示和27年前的《父亲》一样,视角依然在农村,他的风格不会改变,农村题材会一直画下去。罗中立说,其实从画法上讲,现在的许多学生已经能画出《父亲》,但《父亲》的真正意义在于,在那个特殊年代,他表达了自由、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以及“神时代的终结,人时代...
详细>>
|
|
|
|
|
|
2012/06/14■重庆川美:罗中立有股劲!
|
|
|
7月12日(星期四)下午3:00,四川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界重要领军人物,中国当代艺术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庆本土艺术家罗中立将做客新华网,与网民朋友们交流。 (节选)
[罗中立]: 应该说,在国内以在世艺术家的名义修美术馆,据我所知,在全国应该还是一个比较开先例的事情。这个事情使我想起了两次破例,第一次破例就是在直辖前,四川美术学院通过民选把我提上来当...
详细>>
|
|
|
|
|
|
2012/06/14■伤痕美术那个时代的那群人
|
|
|
对于今天的年轻人而言,“伤痕文学”,“伤痕美术”或许已变成了一个仅供祭奠的“老人”。
可对走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特殊历史时期的人们来说,《伤痕》《枫》这两篇代表作则是他们的青春记忆,当他们再次阅读时,发觉自己已成为了中年人。
“文革”结束后,不少文学作品从原来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转向悲情现实主义和平民主义;从表现英雄,塑造...
详细>>
|
|
|
|
|
|
2012/06/14■罗中立好在哪里?
|
|
|
12月7日。阴。想起一次谈版会上,有同事说,罗中立现在的画好在哪里?看不懂。甚至他认为罗中立现在画得很差,如果没有《父亲》竖在那里,那他就什么都不是。他 ——罗中立——就是吃这幅画的老本,当代一些名气很大的艺术家都是这样 。
这引起我的深思。因为这不是普通的美术爱好者说的,这是出自美术学院、有长期艺术熏陶的人说的。类似的话,我在其他地方也听说过,只是当时...
详细>>
|
|
|
|
|
| | |